信息工程学院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人工智能六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500人。学院已建设了涵盖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学生创新创业等领域的二十多个专业实验与实训室。近年来,学院紧密对接地方新兴技术产业,积极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用,凝练学科方向,汇聚优秀人才队伍,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培养了大批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近50人,知识、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7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近年来,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在产学合作、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0余项,获得省级一流课程认定2项,拥有江西省本科高水平教学团队和江西省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各类教学科研项目有效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助力多名教师荣获校“青年骨干教师”、“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在江西省高校移动教学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信息工程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机制,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拓展。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竞争意识,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近年来,学生在“蓝桥杯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在江西省信息知识技术竞赛等赛事中,荣获省级及以上奖项近200项。
学院尤为重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外,还与江西移动、江西电信等20余家知名IT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众多毕业生先后入职Oracle(甲骨文)中国区大数据运营中心、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用友政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广受企事业单位青睐。此外,部分毕业生被天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080703【通信工程】
1. 师资概况:目前拥有专兼职教师共12人,全体教师均具备博士或硕士学位。为拓宽学生行业视野,本专业每年特邀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前来授课,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及就业资讯。
2. 专业特色:通信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优秀专业岗位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学生将系统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网络及嵌入式物联网技术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生能够胜任通信领域内网络、系统设备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方面的工程设计及运行维护工作,并具备嵌入式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他们可在教育、科研、企事业单位以及通信工程相关部门,从事通信工程项目和嵌入式物联网技术的开发、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及营销等工作,成为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3. 专业优势:通信工程专业配备了完善的通信基础实验室和通信技术实验室,并拥有充足的机房资源;建立了5个校外实习基地,与5家实习合作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平台。该专业为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及第三方优化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逐步形成了针对“移动通信”领域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 就业前景:近年来,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广受企事业单位好评,主要在信息产业、邮电、交通等相关部门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及工程技术工作。在新一轮国家新基建战略中,5G移动通信作为IT领域的重点基础设施,将迎来快速发展,为工业物联网、自动驾驶车联网等行业开拓广阔市场空间,进而推动整个通信行业人才需求量的持续增长。
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师资力量:现有专兼职教师共计15人,教学经验丰富,且均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
2. 专业特色:通过系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并接受一系列实践教学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使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系统设计、系统维护、软件开发与设计等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的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销售及信息管理和研究工作,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3. 专业优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备扎实的实践教学基础和强大的保障能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校内设有5个各类计算机实验室,配备700套计算机设备,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此外,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北京达内集团、苏州软件园、江西思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邦易嵌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IT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完善的物质保障。学校还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计算机作品大赛、“发现杯”、“蓝桥杯”等国家级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公开发表论文并荣获多项国家软件著作权。
4. 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无疑是当前高考志愿填报的顶尖热门之一。伴随着国内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该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展现出极高的需求,毕业生薪资待遇丰厚,备受众多年轻人的青睐。主要就业领域涵盖政府信息管理部门、各企业数据处理与分析部门以及IT行业。
080903【网络工程】
1. 师资情况:网络工程专业目前拥有13名专兼职教师,其中4人具备高级职称,博士及硕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80%,形成了一支团结务实、敬业爱岗的优质师资队伍。
2. 专业特色:该专业通过系统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并接受网络工程师的基本培训,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生将具备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通信及网络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此外,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毕业后,可在信息产业、国防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计算机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及协议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以及计算机网络管理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应用技术工作。
3. 专业优势:自网络工程专业招生开办以来,紧扣网络工程与网络安全两大核心领域所需专业知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通过与北京红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邦易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翡翠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众元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有效强化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依托学科竞赛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大数据技能竞赛”、“江西省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等高水平赛事,累计获得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及各类奖项20余项。
4.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入职大、中、小型电信服务商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此外,也可在其他企事业单位担任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的管理、服务、维护及教育培训等职务,或选择继续深造考研。随着计算机远程信息化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网络工程作为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兴技术领域,在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及网络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备受信息技术界瞩目,成为热门技术之一。这一综合性学科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预计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及网络工程师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
080717T【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是顺应时代科技发展趋势、聚焦前沿技术领域而设立的新兴专业,致力于为人工智能产业及相关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1. 师资情况:人工智能专业的师资团队实力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共10人,师资结构在年龄、职称、学历与学位方面均合理搭配。团队成员不仅具备扎实的学术理论基础,还拥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为使学生接触最前沿的行业动态,专业定期邀请来自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人工智能专家进行讲座和授课,分享行业最新技术成果及应用案例。
2. 专业特色: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人工智能理论基础、卓越实践创新能力及优秀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综合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精华,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学生在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实验、课程设计及企业实习项目,积累宝贵的实际项目经验。此外,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人工智能创新竞赛,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3. 专业优势:
实验实践设施完善:校内设有专门的人工智能算法及应用研究实验室,配备高性能计算设备、专业图形处理单元(GPU)集群,以及各类人工智能开发软件和工具,为学生开展实验研究、算法验证提供了坚实支持。此外,学校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提前熟悉行业需求,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
4. 就业前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市场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涵盖互联网、金融、医疗、教育、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可担任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机器学习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等职位,负责人工智能模型开发、算法优化、数据分析处理等工作。此外,毕业生也有机会选择继续深造,攻读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从事更为深入的学术研究。在国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薪资待遇优厚,发展空间巨大。
080905【物联网工程】
1.师资情况: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共12人,其中包括1名教授和3名副教授,均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这支队伍不仅在物联网相关理论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还积极投身于各类科研项目与工程实践,将前沿知识与实际项目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发展趋势紧密对接,为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2. 专业特色:物联网工程专业展现出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将这一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与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理念与知识进行深度整合。例如,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物联网专业课程外,还增设了与车联网相关的物联网应用课程。我们致力于探索并构建具有显著应用特色的“物联网+”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其综合应用能力,使其能在不同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3. 专业优势:课程内容紧密贴合物联网行业发展需求,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融合先进的教学理念,遵循成果导向、项目驱动、岗位对标的原则,细化人才实践能力指标,构建了一套既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又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专业已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此外,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积累项目经验,显著提升实践能力。
4. 就业前景: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毕业生可在与物联网紧密相关的通信、电子、计算机、智能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通信架构设计、网络协议与标准制定、无线传感器技术研发、信息安全保障等项目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以及物联网产品的应用推广与市场营销等岗位。此外,毕业生亦有机会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