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下设2个系1个中心:电子与自动化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自动化教研室)、智能制造工程系(机械工程教研室、智能制造教研室)、实验实训中心;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智能制造4个本科专业,目前学生在校人数达1300余人。
学院以“应产业之需,育有用之才”为目标,“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区域发展”为方向,聚焦高端精密制造、智能制造、汽车电控、机器人领域,致力于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高级职称31人(占比49%),博士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100%。拥有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支、抚州市智能制造信息化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个;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装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总体组专家1人、工信部重点产业及技术领域专家1人、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2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1人。
近3年来获批省级以上教改课题40多项、发表教研论文50余篇,获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项、获科技成果奖励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师资力量精干,结构合理,教学质量出色。
三、人才培养
近3年学院与抚州比亚迪、江西佳时特、中志精密、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数控、温州蓝道集团、发那特、江西麦宏电子科技等高校、政府、企业建立了校校、政校、校企合作关系,共建了17个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其中赣-海“双智”现代产业学院、抚州市高端精密智能制造创新人才联合培养中心均已成功挂牌落地。
依托现有优势学科,大力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在全国和江西省举办的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国奖、省奖70余项,其中: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获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国家三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获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国奖三等奖1项,省奖3项;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省级银奖1项,铜奖4项。
四、专业介绍
080701【电子信息工程】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Keil&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Verilog HDL数字系统设计、智能仪器、高频电子线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自动控制原理、微机控制技术。
培养目标:今天是电子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电子技术的应用已渗透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运用电子技术与物联网开发的电子产品。本专业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情操,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具有电子信号采集处理、产品设计、装配、测试和管理能力的应用技术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专业学习,使学生具有电子技术基础和实践能力,有比较好的科技文化知识,熟悉汽车电子仪表、家用电器、智能仪器、物联网等行业电子产品设计、制造。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子产品制造、装配调试、智能设备检测维护、物联网设计应用等工作,可以在汽车电子仪表、家用电器、智能设备、移动物联网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生产、装配、测试、维修、技术管理和电子元器件、产品设备的市场推广与销售工作,具备初步的电子系统设计和集成应用开发等工作能力;特别在新兴的物联网工程、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还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从事技术开发、集成创新和智能系统设计工作等,具有就业前景好,职业选择面宽,专业适用范围广,薪酬待遇高等优势。
080801【自动化】
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PLC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专业岗位素质人才。培养过程贯穿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掌握电子技术与单片机应用、计算机控制、PLC控制等自动化领域相关技术,熟练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成为在自动化检测装置与工业过程控制、智能机器人与运动控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业过程计算机控制、机器人、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电气设备控制、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与研究、工程管理、运行管理等工作,也可跨专业从事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领域的设计开发工作,还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从事技术研发、集成创新和人工智能开发等工作,历年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在全校均名列前茅。
080201【机械工程】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CAD/CAM、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PLC技术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特种加工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理论扎实、实践突出、产学融合”为特色,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和工业4.0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工程实践、创新竞赛等环节,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打造“懂设计、精工艺、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将系统学习并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数字化仿真等核心知识,能熟练运用精密与超精密加工、特种加工、数控编程等现代工程工具,通过企业实习、项目实训和学科竞赛,提升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工程伦理意识及终身学习能力,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了解行业前沿动态,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参与技术交流与合作。
就业方向:先进制造领域:机械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师;自动化与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开发、工业机器人集成与维护;新兴行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研发;技术服务: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技术销售与支持;深造方向:攻读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等硕士专业,或出国留学拓展技术视野。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大型制造企业(如汽车、机械、电子行业)、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率持续领先,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080213T【智能制造工程】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设计、电工电子学、公差与检测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设计与仿真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与技术、智能装备与控制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传感技术、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工业大数据、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管理等。
培养目标: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重点面向国防军工等事关国家安全领域、国家高端装备产业领先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等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对智能制造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卓越领导领军人才;使学生精通复杂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工程与管理知识,具备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复杂系统创新探索能力,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卓越领导能力。
就业方向:本专业本科毕业后的去向集中在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技术等学科方向进行深造,未来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家战略领域、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等智能制造相关的技术与工程管理等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兵器等国家战略领域,汽车、家电、通讯装备等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开发等相关岗位;针对智能制造国家战略规划、实施的国家机关及各大部委的技术规划、决策等相关技术岗位;互联网+制造(如互联网+汽车、互联网+轨道交通等)等领域的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岗位;从专业能力看,也可以选择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领域从事“智能”相关的算法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相关的工作。